QuEra 成立于 2018 年,由来自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顶尖物理学家创立。 QuEra
## 量子计算的未来:谷歌和软银投资 2.3 亿美元支持 QuEra
波士顿的量子计算公司 QuEra Computing 刚刚获得了 2.3 亿美元的融资,由谷歌 (GOOGL) 和软银 (SFTBF) 的愿景基金 2 领投。这笔资金将用于开发“容错”量子计算机,旨在克服长期以来阻碍量子计算实际应用的计算错误。
QuEra 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使用中性原子(如铷和锶)作为量子比特进行计算。量子比特是能够同时存在于多个状态的数据单元,这使得量子系统能够进行超高速计算。与超导或离子阱方法相比,这种方法使量子系统更容易扩展,同时降低了错误率,这是 QuEra 追求容错系统的关键路径。
QuEra 由来自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顶尖物理学家创立,包括 Mikhail Lukin、Vladan Vuletić、Markus Greiner 和 Dirk Englund。2023 年 12 月,该公司与哈佛大学合作,在 48 个逻辑量子比特上运行了复杂的纠错算法,取得了重大突破。
QuEra 首席商务官 Yuval Boger 表示:“48 个量子比特的里程碑使我们更接近容错,表明中性原子技术在大型量子计算竞赛中具有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专注于离子阱量子计算机的 IonQ 尚未展示逻辑量子比特,而使用量子退火计算方法的量子系统开发商 D-Wave Quantum 在解决特定优化问题方面表现出色,但缺乏通用性。
## QuEra 的容错方法有何特别之处?
目前实验室和有限商业环境中存在的量子计算机,被称为“噪声中介规模量子”(NISQ)系统,容易出错,限制了其在现实世界中的影响。它们对环境噪声高度敏感,这会干扰计算。容错量子计算旨在解决这些问题。QuEra 的中性原子方法可以创建稳定的量子比特,用于可扩展的容错计算。然而,此类系统需要大量的量子比特和计算能力,使其成为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程问题。
最近,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和 Meta 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都对量子计算的短期实用性表示怀疑。黄仁勋预测,”非常有用”的量子系统还需要 15 到 30 年才能出现,而扎克伯格则表示,量子计算”距离成为真正实用的范式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Boger 认为,即使某些专业或中型规模的应用能够更快地出现,完全的大规模容错系统可能还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实现。他说:“真正的拐点将出现在真正具有商业价值的几个业务问题得到解决的时候。我们已经很接近了,但还没有达到。”
## 谷歌和软银的量子战略
谷歌此前在 2006 年投资了 D-Wave,并承诺为大学主导的量子研究投入 5000 万美元。2017 年,谷歌风险投资公司 (GV)(一家独立于谷歌运营的投资公司)领投了 IonQ 的 2000 万美元 B 轮融资,IonQ 专注于离子阱量子计算机。然而,QuEra 的中性原子系统代表着与谷歌的超导量子比特方法截然不同的路径。
软银的愿景基金 2 在 IonQ 于 2021 年上市之前投资了该公司。上个月,软银公司(在日本提供电信和科技服务)宣布与英国的 Quantinuum 合作,推出一个“量子数据中心”,以克服基于人工智能系统的局限性。
这两家公司现在似乎都在通过 QuEra 扩大其量子投资组合,押注容错计算系统,以在药物发现、材料科学和金融建模等领域实现商业突破。此外,量子计算机还可以用于生成高质量的合成数据,用于人工智能模型,并提高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