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以自然环境為基础之水资源开发解决方案

摘要全球有超过20亿人口缺乏安全的饮用水,更有超过一倍的人口缺少安全的卫生设施。在人口快速成长的同时,预估在2050年时水资源之需求将成长三分之一,地球珍贵的水资源需要一个新的管理模式以因应此挑战。联合国全球水资源发展机构於2003年起,每年提出水资源之供需与卫生等相关议题的分析报告。
联合国水资源发展机构回顾过去15年全球水资源发展况状,并从一个生态系统的角度,与自然环境共存為基础方式来倡导未来水资源管理发展方向。主要内容在描述如何与自然律动共舞,降低人為的干预,除了可增加自然资產存量外,亦可有效支援循环经济发展,使社会、经济与环境能同时迈向2030年之永续发展目标。

自然环境中,包含:森林、湿地、草地、土壤、作物区域、存在之生物等不同种类之生态环境元素,在水资源循环系统中皆担任重要之控制、传输与处理的角色。其中,人為作物区域除了是水资源重要消费者外,在水回收与蒸发上亦对区域的降雨量產生影响。若能善加运用这些自然或半自然的环境元素,建立绿色基础设施以进行水资源管理工作,应可获得与既有水泥建物控制水资源之相同效果。

以自然為基础之管理方案是一个整合性的生态服务。以水循环為基础,考量不同环境元素之互动关係,辅以半人工之绿色基础设施,除了可提升整体系统韧性外,亦可达成水资源管理之三个关键目标:

一、改善水资源供应
除了天然湿地、土地运用与伏流水管理等可增加水供给外,改善作物之灌溉系统、推广轮作农法、提升用水之效率等,亦可节约水之用量。此外,人口聚集之都会区亦须推动绿色建筑与建立用水评估等标準,以避免水资源之浪费。

二、加强水资源品质
若能妥善管理森林、湿地、草原、土壤及作物区之水资源循环,则经由沉积作用、杂质与污染物截取、回收水中营养成分等功能,将可有效提升水资源之品质。经由土壤之养分管理,可重建生态系统,降低肥料之使用与养份渗透至地下水之程度。

三、降低水患风险
除了增加水供应、降低水污染、河流泛流区之重建也可降低乾旱与洪灾发生之风险。对都会区而言,此管理方式运用绿色基础建设,亦可获得同样之水资源管理功效并可进一步降低水资源之浪费。

本研究倡导之水资源管理方式,不同於传统以人造建物阻拦、疏导与人工处理之水资源管理。而是以整体水资源循环管理為目标,调节供应与需求之关係,并运用天然环境进行水资源之品质与风险管理。尤其是人口聚集之都会区,如能从废水处理到都会区之绿色基础建设包含不透水之表面重新植栽、绿化屋顶与多功能人造溼地(处理家庭废水:基本内容包含水、碳、养分)等整体规划,应可具体的增加水资源管理成效。

 

来源:UN-water

 

本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前途科技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accesspath.com/tech/5672182/

(0)
NEXTECHNEXTECH
上一篇 2018年7月4日 上午12:00
下一篇 2018年7月9日 上午12: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