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储存技术成熟曲线

从供应商整合与价格下滑趋势的迹象可知,储存阵列(storage array)市场已步入成熟阶段,资料成长、急需改善的成本与效率问题,促使企业采用更新的储存解决方案,加以越来越多提高额外价值的要求,以及改善资料保护的法令压力,使资料储存技术的发展更为复杂。

目前已有越来越多企业使用重复资料删除(Data Deduplication)、线上资料压缩、物件储存(object storage)与企业信息归档(Enterprise Information Archiving)提高储存效率,同时透过连续资料保护(Continuous Data Protection, CDP)、虚拟机器备份与修复,以及灾难恢复服务(Disaster Recovery-as-a-Service, DRaaS)强化资料保护。
本文将摘录Gartne储存技术成熟曲线中具颠覆性效益的「重复资料删除」与「软体定义储存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 software-defined storage, Infrastructure SDS)」,预估前者将在2年内被主流产业广泛应用,市场渗透率超过50%,目前处于实际生产高峰期(Plateau of Productivity);后者则约需2-5年才能被主流产业采用,目前市场渗透率为5-20%,仍处于泡沫化的底谷期(Trough of Disillusionment)。

一、 重复资料删除
(一) 定义:重复资料删除为一种先进的空间节省形式,透过从档案层级检视资料以删除冗余资料来改善储存效能,较传统的方式在比对冗余资量的范围更广,包含不同使用者、虚拟机器(VM)、备份工作、储存空间,并检查具更高层级的粒度(granularity)且已写入的长期资料。
(二) 商业影响:重复资料删除能改善储存的成本结构,因所需的储存设备更少将可减少对电力、降温与管理的需求,仅光碟、快闪记忆体或动态随机存取记忆体( DRAM)即可符合企业的储存要求,或是延长资料的保存期间。此外,重复资料删除有利于灾难复原(Disaster Recovery, DR),因为所需的网络连结更少。

二、 软体定义储存基础设施
(一) 定义:软体定义储存基础设施可建立与提供资料中心服务,借以替代或强化传统的储存阵列,并可作为虚拟机器、储存容器,或是裸机(bare-metal)x86产业标准伺服器的软体,已利企业执行储存及软体(storage-as-software)的套件,进而让储存平台可以存取档案、区块或物件协定(object protocols)。
(二) 商业影响:软体定义储存基础设施是与硬体无关的平台,透过使用顾客选定的x86产业标准伺服器平台,可打破对硬体储存的依赖性与降低所需成本。部分Gartner消费者调研显示,透过使用x86产业标准硬体可让升级与维护成本降低,并让软体定义储存基础设施的总成本(TCO)降低40%。
然而软体定义储存基础设施的长期实质价值,是让Model 2的工作负载提高弹性与程式化(programmability)。可望受益于软体定义储存基础设施的基础架构与营运(I&O)之领导者,往往是隶属于大型企业或是云端服务提供者,通常具有弹性与可扩充性,并视软体定义储存为IT措施的关键技术,不过Gartner建议,基础架构与营运领导者应视软体定义储存为改善储存经济性与提供资料移动性的投资,而非仅是另一种储存产品。

本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前途科技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accesspath.com/tech/5672206/

(0)
NEXTECHNEXTECH
上一篇 2018年8月1日 上午12:00
下一篇 2018年8月3日 上午12: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