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Facebook 更名为 Meta,并宣称元宇宙将成为互联网的未来。今年早些时候,在线多人游戏《堡垒之夜》Fortnite的开发商Epic也进行了一轮10亿美元的融资,一系列举措似乎都在表明,投资者愿意为沉浸式在线体验投入大笔资金。
突然间,元宇宙成为了科技圈最热门的流行语,每个投资者都想在其中分得一杯羹。但元宇宙究竟是什么?仅仅是VR眼镜和玩游戏吗?是不是已经被完全炒作过头了?其中最大的赚钱机会是什么?在投资试水之前,还有这些现实追问等待着我们一一找出答案。
什么是元宇宙?
科幻作家尼尔·斯蒂芬森在他 1992 年的著作《雪崩》中,创造了“元宇宙”一词,并用它来指代计算机生成的宇宙。它通常被认为是一个高度沉浸式的共享虚拟世界,人们聚集在这里玩游戏、社交和工作。
它还与Web3.0的发展有关。一些人认为,Web3.0将是互联网存在的下一个版本,该版本可以建立在区块链上,从理论上讲,它还可使访问权力民主化,进而削弱科技公司巨头们对网络的控制。
从某种角度而言,元宇宙已经不算是一个新鲜词儿了。早在21世纪初,元宇宙的先行者们就已经开始了行动。比如2003年由林登实验室(Linden Lab)推出的《第二人生》(Second Life),以及芬兰公司Sulake开发的《哈宝酒店》(Habbo Hotel)。从那时起,它们已经从许多人的雷达上消失了,但游戏还在元宇宙中继续。特别是《第二人生》,截至目前,这款游戏仍然有200,000日活跃用户。
为什么元宇宙即将腾飞?
目前,大型科技公司都在元宇宙上火力全开,脸书CEO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声称要全力以赴,而微软(Microsoft)则表示希望打造企业元宇宙。
在线多人游戏,如《堡垒之夜》、《我的世界》(Minecraft)和《Roblox》等已经使社交游戏成为一种主流现象,这都为元宇宙的开发奠定了现实基础。一些游戏开发者认为,《Roblox》这个被7-12岁儿童喜爱的方块游戏,可能催生未来最强大的元宇宙平台。与此同时,在Hadean云软件上运行的《我的世界》,正在将游戏的魅力传递给“云端世界”的数千名用户。
这种前所未有的,可以将虚拟现实规模化的计算能力,预留给了投资者及用户太多的想象空间。诸如Hadean和Improbable等专门从事大规模分布式计算的公司,正在实现在同一台服务器上同时拥有1万名玩家的目标。许多元宇宙公司,甚至开始讨论同时为5万人举办音乐会和体育赛事,这些都是跨时代的进步。
加密货币和不可替代代币(nft)的出现,也使元宇宙世界内的商品交易成为可能,这将开辟出更多的商业机会。更有趣的是,这些可交换的代币可以在不同平台中流通,从而使切换虚拟身份和移动商品成为可能,比如,你可以从《Roblox》游戏中拿出你的像素之剑,将它变成《堡垒之夜》中强大的枪。
在这种情形下,元宇宙成为了真正的“异次元”世界。你可以像科幻小说《Snow Crash》和《Ready Player One》所描述的那样,在不同平台之间无缝切换。这并不夸张,想象一下1990 年代手机联网的那一刻,当手机开始允许人们通过不同的网络相互发送短信,移动消息的爆发曾超出所有人的预期。
元宇宙只是玩电子游戏吗?
游戏领域只是元宇宙的起点,如果从更为广泛的Web3.0视角来看,元宇宙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堡垒之夜》曾举办过爱莉安娜·格兰德(Ariana Grande)和特拉维斯·斯科特(Travis Scott)的演唱会,而去年,里尔·纳斯·X (Lil Nas X)在《Roblox》的演唱会获得了3300万的观看量。
类似的例子还有巴黎的初创公司Stage11。该公司刚刚从Otium Capital获得了5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并与大卫·库塔(David Guetta)、史努比·道格(Snoop Dogg)、尼欧(Ne-Yo)和阿肯(Akon)等艺术家建立了合作关系,希望持续打造元宇宙中的沉浸式音乐体验。
包括音乐家、服装设计师等众多市场创意人员,试图在元宇宙中提供商品和建立服务。总部位于伦敦的 Gravity Sketch 最近就推出了一个虚拟协作室,设计师可以在其中就同一个 3D 设计项目进行远程项目协作。
元宇宙也可能被应用于其他更加注重业务的行业中,比如会议、教育和医疗保健。瑞典初创公司 Warpin 正在为企业制作 VR 培训视频,并与数字医生服务 Kry 合作开展了一个试点项目。在该项目中,社交焦虑症患者能够与治疗师一起进入沉浸式虚拟社交场景,从而克服自身的社交恐惧。
除此外,Nvidia 的 Omniverse也在为宝马(BMW)工厂创造数字双胞胎,这也是某种元宇宙的一部分。虽然它可能是一个无聊的元宇宙,但它仍然具有价值,那就是技术人员能够在其中相互协作。
“总的来说,每家公司都可能拥有某种元宇宙,就像现在每家公司都有一个 2D 网站,在元宇宙中,它将会是一个 3D 版本。”,为 Roblox 平台开发游戏的 Talewind Studios 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 Mike Allender说道。伴随元宇宙逐渐深入人心,从种子阶段的初创公司到科技巨头一并纷纷入场,数百家公司已经在元宇宙生态系统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进入元宇宙需要戴虚拟现实眼镜吗?
在元宇宙进行沉浸式会议和培训时,部分体验会不可避免地依赖于虚拟现实头盔。因此,Varjo和Magic Leap等公司正在着手开发VR眼镜,与之相似的还有Ultraleap和Gleechi,它们正在研究指纹追踪和操纵虚拟物体等相关技术。
除此外,大多在移动设备上便可进行的元宇宙体验,无需佩戴虚拟现实眼镜,就像Warpin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艾玛•里德斯塔德(Emma Ridderstad)所表达的,“在我们使用眼镜之前,我们会先使用手机,以不同的方式体验增强现实,这有点类似于在购买鞋子之前,先进行必要的试穿。”
元宇宙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律师们曾对此发出警告,在元宇宙中,可能会出现关于知识产权和所有权、数据保护、内容许可以及加密资产风险等方面的纠纷。在这些规则完善之前,官司是不可避免的。今年9月,Roblox与美国国家音乐出版商协会(National Music Publishers Association)就一桩诉讼终于达成了和解,这也为艺术家们在元宇宙中展出音乐铺平了道路。
Hadean的投资者,Outsized Ventures 的普通合伙人伊莎贝尔·福克斯 (Isabel Fox)对此则表示,“对于投资者而言,最大的挑战是要弄清楚哪些公司可以真正构建一个令人信服的元宇宙,让人们愿意参与其中。”“一些创始人会抱有‘建立它,人们就会来’的想法进而走向失败,成功或失败都会发生得很快,只有这其中最好的团队才能胜出。”福克斯说。
EQT会员泰德•佩尔松(Ted Persson)对此则表示,元宇宙的另一个风险是各平台仍然过于分散,人们恐怕无法在不同平台上使用自己的虚拟身份。按照他的说法,“多家企业正在努力成为不同虚拟世界之间的‘粘合剂’,但我看到的却是这其中并没有强大的赢家出现,反而导致了整个元宇宙世界支离破碎。”
元宇宙会被Facebook 和微软等大型科技巨头所主宰吗?
针对元宇宙是否会被Facebook这样一家公司所主宰,还是会被多家公司合作运营,人们开始了热议甚至是争吵。
伦敦大学学院管理学院(UCL School of Management)副教授让-菲利普•维尔涅(Jean-Philippe Vergne) 撰写了一篇关于元宇宙前景的论文,他认为“元宇宙的模式之一,是由Facebook提出的,对整个生态系统的集中控制。另一种模式则会体现在区块链领域,多种数字货币将共存,多家公司将合作。”他认为这场“争夺战”将在未来10年内发起。
大多数元宇宙观察家,对Facebook是否有能力主宰元宇宙持怀疑态度。“我相信这不太可能发生,”评论家佩尔森说,“大多数进入元宇宙的个体似乎都更怀有一种开放和去中心化的集体愿望;要维持这一点,多元化的社区和竞争至关重要。所以,除非这些大公司能找到破解数字世界和产品分销渠道的方法,否则我不认为它们会成为唯一的赢家。”
“正如 Twitch 过去向我们展示的那样,元宇宙的市场领导者需要一个挑战者”,法国风险投资公司 Serena 的负责人 Olivier Martret表示,“看到 Facebook 和微软进入元宇宙真的很有趣,他们知道这对他们来说将是一个相当大的机会,但我认为,元宇宙的市场需要挑战者的存在。” 今年早些时候,该公司投资了元宇宙游戏公司Powder。
元宇宙现在被过度炒作了吗?
虽然眼下的众多新闻都瞄准着元宇宙进行集中报道,但关于这一领域的投资却依然很少,当然,也有例外。今年4月,美国游戏公司Epic获得了由索尼(Sony)领投的10亿美元融资。上周,香港风投公司Animoca Brands旗下的游戏工作室The Sandbox获得了由软银(SoftBank)领投的9300万美元B轮融资。
“对加密货币和 Web 3.0 的投资正在成为新闻,可惜的是,大多数投资者只是对开发用例的新兴领域比较感兴趣,少有高额数字的投资”, EQT会员Persson表示,在很大程度上,投资者仍在观望,并在关注哪些年轻的初创公司值得投资。目前已知的大多数融资轮,都是种子期和首轮融资。
“接下来的 12 个月将至关重要,”Talewind 首席运营官兼联合创始人乔治娜·费尔斯 (Georgina Felce) 表示,“像红杉和 Coatue 这样的大投资者相对看好这一行业,并将投入大笔资金。他们目前正在关注已经进行种子轮融资的公司,已经决定向三四家公司投入大笔资金。”
“当公司可以共同创造元宇宙,它会迎来爆发式的增长。” Warpin公司Ridderstad表示。总体而言,虽然目前元宇宙距离真正实现应用平台间的无缝切换,还需要几年的时间。但当人们真的能够共同创造它,并借此与全球各地的人在“另一个世界”里会面,很难说它不会迎来爆发式的增长空间。
元宇宙“前途”究竟几何?我们在不远的未来便可揭晓。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前途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前途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