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下半年,元宇宙几乎成为了全球创业者竞相讨论的“热词”。甚至就连新冠疫情,都没能转移众多科技玩家对投身元宇宙的一片痴心。
元宇宙究竟将打开人们怎样的小宇宙,又将如何创造与现实世界并驾齐驱的虚拟“元空间”?这个问题已经无需等到未来才能解答。
①
10月29日,Facebook CEO扎克伯格宣布,Facebook正式更名为Meta。其还宣称,将投入数百亿美元引领公司全力进军元宇宙。
一石激起千层浪,Facebook的牵头引发了人们对元宇宙的热议,大家不禁对Meta的后续动作抱有十足期待。
短短一个月后,备受关注的Meta不负众望,它向全球公众隆重介绍了一个神秘产品:一副气动触觉手套。
这款看起来十分与众不同的手套,凝聚了Meta长达7年的秘密研发成果。它的最神奇之处在于,戴上了它,你就可以感受元宇宙内事物的真实触感。那些遥不可及的虚拟物象,在你的手掌中也可以变为可触碰、可感知的“现实物体”。
按照Meta的说法,该公司的现实实验室(Reality Labs, RL)目前正致力于解决元宇宙中的一个核心挑战——如何触摸虚拟世界,而这副手套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诞生的。
它不仅可以准确地将玩家的手部动作反馈给计算机,还能重现一系列复杂、细微的感觉,如压力、纹理和振动,创造出用手感受虚拟物体的效果。
在手套内部,数百个执行器 (微小的马达)通过一种协同运动的方式,为佩戴者传递触摸虚拟物体的真实触感;你不仅可以感受到物品的材质,是一块泡沫、木材或大理石等等;还能感受它的重量。当它们在你的掌心上空下落时,你的指尖正与它们擦出科技的火花。
Meta的这项研究,被证实是软体机器人和微流体等新兴领域技术的范式应用。除此外,它还使用了触觉渲染算法,能够根据手的位置和对虚拟环境的理解,包括虚拟物体的纹理、重量和硬度等,在准确的时间,向手上的执行器发送正确指令。
按照Meta RL软件工程师Forrest Smith的说法,“这里的渲染已经不再单纯是视觉效果,我们如今也用渲染来形容触觉。我们这里做的是把虚拟世界的状态,以及你与虚拟世界的互动,渲染到执行器上,这样你就能感受到相应的感觉。”
通过其他技术模拟物体给予人们的触感,进而使人们感受到实际并不存在的事物,这种方法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但更令人惊奇的是,这其实并不是专属于Meta的“独家玩法”。
此前,芝加哥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人机集成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尝试过一种类似的方式,通过直接附着人体的交互式设备,将局部刺激直接应用于皮肤,触发人类皮肤中的受体。
这种通过与皮肤发生相互化学作用来产生感觉的全新触觉形式,他们称之为化学触觉。
借助这一方法,研究人员设计并制造了独立的可穿戴设备,它们可以被佩戴在与人体皮肤发生接触的任何地方,比如手臂、腿,甚至是面部。这些设备内贴有柔软的硅胶贴片,借助微型泵的推动,液体药剂将通过这些贴片被使用者的皮肤所吸收。
目前,研发人员已经发现了五种对人体无害且更能产生持久感觉的液体药剂,分别是山椒醇,利多卡因,肉桂醛,辣椒素和薄荷醇。
薄荷醇可以给予皮肤被冷却的感觉,适合用于模拟下雪天在外面散步的场景; 而辣椒素的火辣成分,可以创造一种温暖的感觉,适合模拟暴露于热环境等情况;利多卡因可以产生麻木的感觉,山椒醇和肉桂醛则可以产生刺痛的感觉,它们都可以在虚拟现实游戏中用作触觉反馈的负面形式,提醒玩家防范危险,保护自身安全。
当然,Meta的全新手套也好,其他可穿戴技术也罢,其核心都是助力我们更好地通往VR和AR等元宇宙,助力其拥有身临其境之感,拥抱更具互动体验的未来。它能给予用户真实的感受,而非真实的伤害。
②
AI与区块链:绿洲的首款AI宠物
除了产生触觉等物理感受,很多时候,用户对于元宇宙的体验,更取决于“临场感(Sense of presence)”,这也是扎克伯格在讨论元宇宙时经常会提及的词汇。
当一个场景更具沉浸感和交互性,虚拟形象进入该场景时,便更能感受到空间里的临场感。
当一个空间更具临场感,人们便可以在这个空间里从事和现实世界一样的事儿,比如进行休闲娱乐、社交甚至办公,而这个空间便也可称之为是成功的元宇宙。
以绿洲Oasis为例,这款入行“元宇宙” 较早的APP如今已推出了VR、PC和移动端版本,而一系列玩家就在其中进行着不同主题的语音聊天,在虚拟KTV内唱歌,在娱乐室进行桌游等,这些都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社交行为。
为了升级用户的体验,绿洲实现了不同版本间的跨平台交流,还推出了高度自定义的虚拟人物形象设计功能,以及全球首款AI宠物。
在绿洲Oasis创始人尹桑看来,“现实世界中,大家的分工已经被限定在某些标签里,但年轻人对实现‘自我价值’的渴望极高。这种渴望并非是特别宏大的,可能只是开一家小咖啡店、组织一次脱口秀、创造一个朋友喜欢的桌游这么简单。”而这些都可以在元宇宙,也就是虚拟世界中实现。
在绿洲的世界里,AI始终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推出的AI宠物可以自己说话,具有语言学习能力,更有趣的是,宠物的性格和行为也会因为环境和其他生物的变化而改变。
数据显示,该功能上线一周后,76%的绿洲活跃用户都制定了自己的个性化宠物。
按照绿洲官方的说法,AI宠物可以扮演用户的化身,当用户从虚拟世界下线后,宠物可以代替主人打理好主人在虚拟世界的家,并和其来访的朋友玩耍。
显而易见的是,无论是宠物,还是其他别具新意的虚拟物品,人们在置身元宇宙中并进行了一系列行为操作之后,总会有这些那些事物,成为他们对这个第二世界的“牵挂”。
也正是这些牵挂的存在,促使着处在真实世界中的人们,达成了与元宇宙虚拟世界间的真诚联结。
尹桑表示,“在元宇宙中,用户花时间应该是分享快乐和获得成就感,让用户的生活成为虚拟世界的基石,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意义与价值,这才是‘第二人生’的定义。”
而在不断优化产品的同时,如何让“人人拥有第二人生”;如何借助区块链等技术,使用户在虚拟世界里 “输入”并沉淀出虚拟资产,则是绿洲等元宇宙平台下一步即将面临的最大挑战。
③
狂热VS唱衰:一众巨头的豪赌
无论Meta还是绿洲,处在元宇宙的“军营”中,它们自始至终并不孤独。
自FaceBook更名为Meta后,一众巨头也迅速加入了对元宇宙的疯狂豪赌中。
以微软为例,其推出了可以在元宇宙里继续做PPT的办公产品。
早在今年3月,微软就打造了一款沉浸式办公平台Mesh,这款能让人们通过 AR/VR 技术进行远程协作的应用,搭建了一个具有3D化身和其他 XR 功能的虚拟平台,可以利用 Azure 云平台来促进远程参与者通过 HoloLens 2和其他设备等进行共享协作。
微软团队还表示,未来其将会推出全新的3D虚拟化身,用户不再需要 VR 头戴设备来使用新功能。
与次元壁一并打破的,还有语言沟通障碍等问题。目前,微软正在构建翻译和转录支持,人们可以在虚拟Teams空间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同事见面。人们将可以在Mesh for Teams中预建一系列的沉浸式空间,可以支持会议和社交活动等各种环境。
就这样,在这条元宇宙之路上,一并跟随的科技公司呈蜂拥之势“遍地开花”。值得一提的是,Pokémon Go的开发商Niantic最近也发布了一个平台Lightship AR,其通过开发工具包来辅助开发真实世界元宇宙,最终目标是将全世界都“数字化”。
相比与国外的火热,元宇宙在国内也俨然成为了一众大佬竞相尝试的全新投资领域。
在这其中,腾讯 CEO 马化腾可以说是最早公开谈论类似概念的中国互联网公司最高层。去年 11 月,马化腾曾撰文提出“全真互联网”概念,并称:“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的大门已经打开,无论是从虚到实,还是由实入虚,都在致力于帮助用户实现更真实的体验。又一场大洗牌即将开始,就像移动互联网转型一样,上不了船的人将逐渐落伍。”
在这样的基调下,腾讯接连推出了三款主打元宇宙的产品:分别是像素风格游戏社交产品 NokNok、主打兴趣的 Q 次元以及正在 QQ 内测的 QQ 频道功能。
针对“腾讯如何看待元宇宙概念”这一问题,腾讯高管回应称:“元宇宙应该是将人们现有的世界进一步扩充,对于现有的行业而言能够带来非常多的机会。我们可以开发高交互性的开放世界游戏,我们也可以在同一IP、世界观下开发不同品类的游戏,在这样的世界中,用户有非常多的基础设施与组件去丰富他们的体验。我们也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引入更多的游戏化因素,同时,我们也可以用增强现实技术,来加强现实世界中的物理体验。”
“游戏是实现元宇宙非常好的基础,可以说游戏已经是现实物理世界的虚拟化。要实现元宇宙,我们可以从游戏着手,看一下在未来如何更好地将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整合起来,实现更好的无缝的物理虚拟体验。”腾讯高管在电话会议上补充道。
与腾讯一起发力的还有字节,其花90亿重金收购了一家VR设备公司,用行动表明了进军元宇宙的决心。
相比于纷纷入圈的两大巨头,网易CEO丁磊则显得有点着急,其在公司内部发帖说道:“有没有人在研究元宇宙?可以私信我!”而一贯热衷科技的罗永浩更是表示,团队的下一步创业也将围绕元宇宙。
在元宇宙这个问题上,众多公司表现出了步调的高度一致。在这样的集体共识下,超参数科技、元象唯思、启元世界等游戏AI公司的背后,开始有了高榕、五源、GGV等资本的支持;SIG海纳亚洲则领投了MetaApp一亿美元;代码乾坤被曝出引入字节跳动为股东;而自称”社交元宇宙”、差点上市的Soul尽管备受嘲笑,但游戏新贵米哈游仍然愿意对其认购了8900万美元。
面对形形色色的元宇宙争锋,认清现实的众多科技巨头开始火速以各种方式押注入局。
④
未来何去何从:元宇宙发展和创新困局
面对元宇宙的火爆,人们对这一领域的担忧也渐渐浮现。
谷歌前CEO埃里克·施密特对此公开表示,“现在,几乎所有谈论元宇宙的人,都在说未来的世界会比当前世界更令人满意。人们会变得更有钱、更帅气、更美丽、更强大、更快。真的会这样吗?未来,总有一天,人们会选择在元宇宙中花更多的时间,问题是,在这个未来世界里,谁来制定规则?那时候的世界将变得更加数字化,而非实体化。这对人类社会来说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
施密特认为,元宇宙用来运行其大部分平台算法的AI技术,可能会催生出不健康的社会关系。他认为,“AI的最大问题是不精确,所以AI无法作为可靠的合作伙伴与人类合作,AI是动态的,因为一直在变化,同时又是不可控的,会做出人类意想不到的事情。而且,最重要的是,AI具有学习能力。”
近几个月来,伴随着这项技术得到一众投资方的认可,商业领袖对其的批评也越来越多,不仅是施密特,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也忍不住发出质疑。
马斯克表示,他对“公司AI技术的透明度和安全性的信心不高”。与此同时,一些专业分析人士认为,虚拟技术的扩大化和滥用,可能会带来社会和道德风险,以及一系列知识产权归属问题,其影响甚至远超社交媒体信息泛滥所造成的危害。
当然,批评归批评,仍有眼尖的网友在马斯克的推特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细节,早在今年2月,马斯克将他的推特头像更改为了一张岔路口的照片,并将头像描述改为了Meta,当时就有网友猜测这背后的隐藏含义。如今,兴奋地网友们更是发推喊话马斯克,表示,“原来Facebook是从你这儿把好名字偷走了!”
而无论马斯克想隐喻什么,可以肯定的是,在科技行进的岔路口上,元宇宙的发展既有光明也面临挑战。
其一,数字货币的合法性,可能会受到一些特定国家与特定区域的政策限制。
其二,在当前大型游戏中心化的机制下,道具装备的开放式自由买卖以及虚拟资产的跨平台流通还很难做到。而对于大公司而言,令其接受去中心化的游戏机制显然有些困难。想要构建一个平等自由的“元宇宙”世界,前路仍旧十分漫长。
其三,区块链竞争最核心的部分,其实是对主链的掌控权。但就目前来看,现有的主链可能并不适合游戏。有业内人士提到,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交易量过大时,区块推算时间往往会翻倍。
其四,游戏体验与玩法的沉浸式体验依然是重中之重,一款充值购买随机虚拟物品并进行交易的游戏,更需要用户沉浸其中并踊跃参与。
当然,在大多数时候,做成任何事情都避免不了要迎难而上。需要攻克的难题并不一定是行业发展的绊脚石,更可能是助力产业腾飞的绝佳契机。
而面对以上的诸多困难,兴奋的元宇宙玩家们已经迫不及待、迎难而上,他们怀揣着胆识、决心和一点理想主义色彩,走在了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元宇宙”世界之中。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前途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前途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