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时代,简历和求职信的“AI 痕迹”如何消除?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飞速发展,求职变得越来越便捷。然而,使用 AI 生成的简历和求职信,却可能让招聘人员一眼就识破。大量求职者使用 AI 工具生成简历和求职信,导致招聘人员逐渐发现 AI 文件的共同特征,这些“AI 痕迹”难以掩盖。
招聘专家建议求职者将 AI 工具作为辅助工具,而非完全依赖模板。以 ChatGPT 等 AI 工具生成的简历和求职信,虽然能够快速编撰出完整文件,但这些文件往往显得格式化、缺乏个人特质,且“机械化”语气明显。例如,在回答“为什么想申请这个职位?”这类问题时,许多求职者会套用相似的句子结构,描述公司使命和过去经历,让招聘人员一眼就能识破这是 AI 工具生成的模板。
AI 工具生成的文件普遍缺乏真实性。Intuit 的大学招聘人员 Gabrielle Woody 发现,AI 工具生成的求职信中频繁出现“熟悉科技”或“尖端技术”等词语,显得生硬,这些词语并非应届毕业生的常用语气,反而使文件显得缺乏真誠,容易让人联想到机器化的措辞。
LHH Recruitment Solutions 的北美总监 Laurie Chamberlin 指出,常见的 AI 痕迹之一是缺乏细节支撐的空泛词语,例如“良好沟通能力”或“团队精神”。这些缺乏个人化的泛用词,无法提供真实事例,成为文件失真性的明显指标。当文件中没有具体情境描述或真实故事,招聘人员便容易認定这是 AI 工具生成。
除了语氣生硬外,AI 工具生成的求职文件,有时还会因缺乏编辑,而明显暴露 AI 使用痕迹。某科技公司招聘人员 Tejal Wagadia 提到,她曾见过申请文件中,仍保留 ChatGPT 提示的“添加数字”等字眼,这种粗心的拷貝貼上,不仅显得草率,还可能让雇主怀疑求职者的细心程度。
招聘人员建议求职者将 AI 工具作为辅助工具,而非单純依賴模板。Woody 指出,ChatGPT 等工具可以帮助求职者整理经历,但仍需自己撰寫具體经历,并将内容个人化,针对不同职位需求量身打造。
Wagadia 建议,与其大量套用 AI 模板投递数百份简历,不如集中精力在少數有针对性的应徵文件上,这样能显示出自己的真誠及细心。她强调,过度依賴 AI 模板,可能会掩盖求职者的真实特质,反而不利于求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