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不再是梦想:AI助力个性化教育
近日,黄昆辉教授教育基金会在台大校友会馆举办了一场名为“因材施教不再是梦想”的焦点座谈会,吸引了众多教育界人士参与。与会者一致认为,在线学习平台、数字辅助教学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将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让因材施教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触手可及的现实。
黄昆辉教授教育基金会董事长黄昆辉在致辞中强调,因材施教的核心在于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这不仅在理念上充满挑战,在实际操作中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如何识别学生在学习上的个性差异,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这些都是需要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台中教育大学校长郭伯臣,曾任教育部资科司司长,在推动数字辅助教学方面经验丰富。他指出,受限于教师人力资源的不足,传统的因材施教模式难以普及到每一位学生。然而,随着数字科技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大规模的个性化教育已不再是梦想。郭伯臣提出了六项建议,旨在利用数字科技实现因材施教,包括:
- 扩大数字设备覆盖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数字教育资源。
- 持续丰富数字内容,并优化学习平台,提供更加多元、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 研发人工智能教科书,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路径。
- 提升教师和学生的AI素养,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教学和学习。
- 建立以人工智能和数据为基础的教师支持系统,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指导和资源。
- 塑造数字教学领导文化,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和应用数字科技,推动教育教学的变革。
新北市教育局局长张明文表示,新北市正在积极打造“X+AI”的教育体系,将人工智能技术与课程辅导、教育局和学校紧密结合,形成点、线、面的协同效应。同时,新北市还推出了“新北校園通APP”、 “新北市親師生平台”等数字平台,以及“教育報告與創新支持系統”和“教育資料平台”,为学校提供精準的校务经营策略和创新支持。
台北市薇閣高級中學校長孫明峯指出,目前社会对因材施教的期望已经“立体化”,家长、教师和社会各界都希望学校教育能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然而,由于师资素养、资源不足、家长观念和升学压力等因素,因材施教在学校的实际实施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孙明峯建议学校可以通过以下六个途径实现因材施教:
- 提供弹性学习时间,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兴趣安排学习内容。
- 成立教师共备社群,指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实现班級內差異化教學。
- 根据学生能力和需求差异,实施班群分組教學,例如将两个班级分成三个小组,进行班級間差異化教學。
- 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家预习,在课堂上进行更多讨论和实践。
- 利用校本線上學習平台,提供学生更多元、更符合校本发展需求的学习资源,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学习。
台南市教育局督學陳思瑀介绍了台南市推行的“課中差異化教學-融入數位學習”方案,该方案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系统性地推动因材施教,包括师资培训、分阶段推进、重点学校入班陪伴、提供学校行政和专业支持等措施。目前,参与该方案的学校数量不断增加,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座谈会最后,黄昆辉宣布,基金会将于11月16日、17日在公務人力發展學院福華國際文教會館举办教育政策国际研讨会,从理论基础、国际趋势以及国内教育在法制资源、课程教学和数字教学等多个方面,深入探讨因材施教的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