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石器时代起,贸易便对人类生存发挥着重要作用;当时,食品、饲料和工具通过社会网络及贸易路线进行交换,连通着我们的先民。如今,全球贸易市场依旧架起人民与国家之间的桥梁,在农业粮食体系中发挥关键作用。贸易推动食品由过剩区域流向不足区域,共享食品多样性,促进保障全球粮食安全。
全球经济越发紧密交织,食品市场也越来越走向全球化,各方互为补充。2000年至2022年,食品贸易总量增长了两倍以上。全球范围内,参与食品贸易的国家数量不断增多,发展中经济体成为了重要力量,低收入国家进一步融入全球食品市场。毫无疑问,食品贸易的迅速壮大影响国内市场中食品的供应、获取、多样性和可负担性,对我们的膳食结构也会产生重要影响。2024年《农产品市场状况》探讨了食品贸易、膳食与营养之间的微妙联系。贸易能够通过多种渠道影响膳食与营养,但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因为从本质上说,贸易渗透在经济增长、人口转变以及社会互动的方方面面。本报告提供了详实的证据,展现了贸易如何影响供给与价格,而这两个食物环境的基本要素反过来又会影响膳食模式,进而作用于营养结果。
如今,多数高收入和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膳食模式与生活方式都导致肥胖率和超重率居高不下。很多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也在经历着膳食模式的快速转变,以及超重和肥胖问题的迅速增多,而与此同时,很多国家还未能消除食物不足问题。因此,这些国家面临着多种形式的营养不良,包括食物不足、微量营养素缺乏、超重和肥胖,这些问题在同一个国家、社区乃至家庭中同时存在。
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健康膳食和良好营养对于人类的生存、健康、生长、发育以及福祉的方方面面都不可或缺。营养充足、构成多样、能量均衡、品质安全,且适度控制不健康食物消费的膳食有助于我们保持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消除饥饿和一切形式的营养不良,同时推动可持续农业粮食体系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目标2(零饥饿)的核心要义。可持续发展目标是粮农组织工作的基石;2021年,粮农组织通过了《2022-2031年战略框架》,着力在4个支柱方向(“四个更好”)推动转型,建设更高效、更包容、更有韧性且更可持续的农业粮食体系,支持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其中一个支柱——更好营养,旨在通过加强健康膳食的获取和消费,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各种形式的营养状况。食品贸易会通过食品供应、多样性和价格影响营养结果。食品贸易还会通过收入效应间接作用于营养结果,因为贸易能够推动经济和增长的结构化转型。开放的贸易能够显著提升一国可供消费的食品多样性,而这是实现健康膳食的先决条件。并非所有的国家都拥有充足的自然资源(例如土地和水),能够高效足量地生产各类食品,满足本国人民的膳食需求和食品偏好。各国可以进口本国无法高效生产的食品,因此贸易不但创造经济效益,同时还能丰富国内供应食品的种类,有助于提高食品供应多样性,甚至是营养物供应的多样性。报告指出,2010年至2020年,各国微量营养物的人均供应量均有增多,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贸易扩张拉动。同时,贸易开放度较高的国家中,食品价格往往较低。贸易对食品供应、获取和可负担性的贡献可作为依据,为开放贸易相较于食品自足的政策讨论提供参考。
全球食品贸易的增长受到多边贸易规则影响,这些规则着力打造一个更加自由、公平、可预测的贸易环境;除此之外,区域贸易协定不断涌现,为食品贸易增添了动力。所有区域都面临肥胖问题不断攀升的挑战,因此很多国家也开始更加重视相关全球准则与国家政策。本报告深入分析了围绕贸易削弱膳食质量的争论,梳理了贸易自由化与区域贸易协定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