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 Technology Review 的“未来展望”系列文章,将带您深入了解各行各业、趋势和技术,为您揭示未来的发展方向。您可以点击此处阅读更多文章。
科技界总有一些产品一夜成名,而另一些则默默无闻。今年是 Google 宣布停止生产 Google Glass 的十周年。很长一段时间里,混合现实产品(例如,那些不像 VR 头盔那样完全遮挡视野的“面部电脑”)似乎只属于发烧友,而非普通消费者。
然而,十年后的今天,智能眼镜正悄然走向“酷炫”的道路。Meta 与 Ray-Ban 合作推出的智能眼镜,几乎与汤姆·克鲁斯在《危险交易》中佩戴的经典 Wayfarer 无异。Meta 最近还展示了其时尚前卫的 Orion 增强现实眼镜原型,而 Snap 也发布了第五代 Spectacles,这两款产品在任何大都市最潮流的街区都不会显得格格不入。去年 12 月,Google 展示了其新款未命名的 Android XR 原型眼镜,而关于苹果仍在开发一款期待已久的智能眼镜项目的传闻也一直不断。此外,中国科技巨头华为、阿里巴巴、小米和百度也在争夺这块市场蛋糕。
更时尚的设计无疑让新一代智能眼镜更具吸引力。但更重要的是,智能眼镜终于开始变得实用,而科技巨头们显然认为增强现实眼镜将成为下一个重要的消费电子产品类别。以下是 2025 年及以后智能眼镜的发展趋势。
AI 代理将让智能眼镜真正发挥作用
尽管混合现实设备已经存在了几十年,但它们主要应用于医疗、建筑和技术远程协助等专业领域,并且很可能继续在这些领域发挥作用,甚至可能以更专业的方式应用。微软是这些设备中最知名产品的制造商,其 HoloLens 2 智能眼镜面向企业市场。该公司最近证实,他们将停止生产这款设备。相反,他们选择与 Oculus 创始人帕尔默·拉奇的新公司 Anduril 合作,为美国军方开发头盔。
现在,普通大众终于可以接触到这些设备了。AI 界对代理的讨论热烈,这些代理可以增强大型语言模型 (LLM) 的能力,使其能够独立执行任务。过去一年,AI 多模态 LLM 在处理视频、图像和音频(除了文本)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这为智能眼镜开辟了前所未有的新应用,斯坦福大学 1990 年代第一套功能性增强现实系统的研究员路易斯·罗森伯格表示。
我们已经知道 Meta 对 AI 代理非常感兴趣。尽管该公司在 9 月份表示,由于成本高昂,他们目前没有计划向公众出售 Orion 原型眼镜,但马克·扎克伯格对 Meta 下一代智能眼镜寄予厚望,他称 Orion 是“有史以来最先进的增强现实眼镜”。他还明确表示,Meta 致力于为尽可能多的用户提供“高度智能和个性化的 AI 助手”,并相信 Meta 的眼镜是“AI 的完美形态”。
虽然 Meta 已经让其 Ray-Ban 智能眼镜的 AI 变得更加对话式——其新的实时 AI 功能可以通过摄像头和麦克风响应用户对所见所闻的提示——但罗森伯格表示,未来的代理将赋予这些系统不仅是眼睛和耳朵,还有对周围环境的语境感知能力。例如,运行在智能眼镜上的代理可以根据用户的环境与他们进行非主动的互动对话,例如,提醒他们在经过商店时购买橙汁,或者告诉他们路边经过的同事的名字。我们已经知道 Google 对这种以代理为中心的方案非常感兴趣:该公司在 2024 年 5 月的 Google I/O 大会上首次展示的未命名智能眼镜,就是由其 Astra AI 代理系统驱动的。
“我在混合现实领域工作了 30 多年,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能够真正推动大规模采用的应用,”罗森伯格说。
Meta 和 Google 将争夺行业霸主地位
目前尚不清楚我们距离大规模采用还有多远。在最近的 Meta 财报电话会议上,扎克伯格表示,2025 年将是“决定性的一年”,我们将了解 AI 眼镜的未来,以及它们是否会迅速流行起来,还是“需要更长的时间”。
不过,他也有理由乐观:Meta 目前领先于竞争对手,这得益于 Ray-Ban Meta 智能眼镜的成功——该公司去年售出了超过 100 万台。该公司还准备与 Oakley 合作推出新款眼镜,Oakley 与 Ray-Ban 一样,都属于依视路豪雅集团旗下的品牌。虽然目前第二代智能眼镜无法向用户显示数字数据和通知,但据《金融时报》报道,第三代智能眼镜将配备小型显示屏,预计将于今年发布。据彭博社报道,该公司还在开发一款更轻便、更先进的 Orion AR 眼镜,名为 Artemis,最早可能在 2027 年上市。
添加显示功能将使 Ray-Ban Meta 智能眼镜与 Google 的未命名 Android XR 眼镜项目相媲美,后者也配备了内置显示屏(该公司尚未宣布确切的发布日期)。该公司在 9 月份向记者展示的原型配备了其 AI 聊天机器人 Gemini 的一个版本,就像 Google 构建 Android 操作系统以运行在第三方智能手机上一样,其 Android XR 软件最终也将运行在其他公司制造的智能眼镜上,以及其自有产品上。
罗森伯格补充说,这两家巨头正在争夺将面部 AI 推向大众的市场,这场竞争必将加剧——尤其是考虑到扎克伯格和 Google 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都将智能眼镜称为 AI 的“完美”硬件。“Google 和 Meta 是在 AI 领域最领先的两家科技公司。它们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说。“这不仅仅是增强你的世界,而是增强你的大脑。”
制造智能眼镜变得更容易,但要做好却依然困难
增强现实游戏公司 Niantic 的迈克尔·米勒在拉斯维加斯每年 1 月举办的巨型消费电子展 CES 上四处走动时,他发现有许多小型公司正在开发自己的眼镜和系统,包括中国品牌 DreamSmart、Thunderbird 和 Rokid。虽然这仍然不是一项廉价的投资——米勒表示,一家企业可能需要数百万美元的投资才能开发出原型——但这表明,该行业的未来不会仅仅依赖于科技巨头。
“在硬件和软件层面,进入门槛已经变得非常低,”Niantic 的增强现实硬件主管米勒说,该公司与 Meta、Snap 和 Magic Leap 等公司合作。“但将其转变为可行的消费产品仍然很困难。Meta 抓住了这个领域最大的鱼,因此他们受益于 Ray-Ban 品牌。如果你是一个不知名的品牌,很难卖出眼镜。”
他认为,这就是为什么像日本和中国这样的国家中雄心勃勃的智能眼镜制造商将越来越多地与当地知名的眼镜公司合作,这些公司以制造令人垂涎的镜框而闻名,从而在本土市场获得动力,然后再向其他地区扩张。
更多开发者将开始为这些设备开发应用
这些小型企业在为智能眼镜用户创造新的体验方面也将发挥重要作用。智能眼镜的实用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与用户智能手机之间发送和接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第三方开发者对开发运行在这些设备上的应用程序的兴趣。用户能够用智能眼镜做的事情越多,他们就越有可能购买它们。
开发者仍在等待 Meta 发布软件开发工具包 (SDK),以便他们能够为 Ray-Ban Meta 智能眼镜开发新的体验。虽然大型品牌 understandably 担心让第三方访问智能眼镜的隐蔽摄像头,但这确实限制了研究人员和创意人员突破界限的机会,英国诺丁汉大学混合现实实验室副教授保罗·特南特说。“但从历史上看,Google 对此并不那么担心,”他补充道。
另一方面,Snap 和 Brilliant Labs 等小型品牌(其 Frame 眼镜运行多模态 AI 模型,包括 Perplexity、ChatGPT 和 Whisper)以及 Vuzix(最近推出了其面向智能眼镜的通用操作系统 AugmentOS)很乐意开放他们的 SDK,这令开发者感到高兴,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学生帕特里克·奇瓦莱克说,他曾在博士研究期间参与了智能眼镜平台 Project Captivate 的开发。“Vuzix 在各种大学和公司中越来越受欢迎,因为人们可以开始在它们的基础上构建体验,”他补充道。“这些体验大多与导航和实时翻译有关——我认为在未来几年,我们将看到很多这种体验的迭代。”